笑,孩子心灵的滋润剂/家庭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日前提供了三组数据:

·3周岁的美国孩子,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

·与美国孩子相比,中国孩子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31.3%和138%。

·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超出52.2%。

作为父母,面对这么具体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你和孩子的心灵“有空”吗?

其实,只要一个典型的场景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许多父母都会带着孩子们匆匆走在那条熟悉得闭着眼都能走回去的路上,边走边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在幼儿园过得好吗?有没有受到老师表扬?回去要跟他爸商量,该给你报个班了……

有着一大堆需要担忧的事,父母的脸上怎么可能会出现笑容,满脸的忧心忡忡,马上就会让孩子本来应该打开的心灵空间马上紧闭上了。

让孩子从心里面笑出来吧!快乐本来就应该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绪。就身体发育而言,它能使人各方面机能达到最佳状况;就心理发展而言,它能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就学习而言,在放松的心境下才能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转状态,从而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笑面孩子”心灵扩充法

1、填充“野性”

孩子有无限的热情和活力,但如果只是局限在书本、电视,甚至人人都在做的呆板的体育活动,它就会不知不觉地“缩”掉了。发挥他们无限的带着童真的想象力,比如:去抓萤火虫、打雪仗、看蜘蛛做网、蚂蚁搬家……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野性”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是很好的“扩胸运动”哦!

2、抛掉“完美”包袱

不要总想着让孩子好一点,再好一点,但你需要随时观察他的承受能力和情绪变化。如果对孩子的厚望已经成了“包袱”了还要再往上压,后果可想而知。

3、创造“助人”机会

别把这个当成孩子的负担哦!如果能让他帮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帮忙照看比自己年龄小的小朋友,或者把自己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他会觉得自己心有余力,并把这种感觉扩展到其他事情上,能以更轻松的心态做任何事。

4、借助艺术

音乐、舞蹈、文学等等,会在人的心中占据一个柔韧的空间,它像一个弹簧,在你被具体的事情挤占得疲惫不堪时,自动地帮你弹掉一部分。有艺术基础的孩子,想象和情感空间都会极大地丰富。

5.“偷懒”VS“充电”

如果你让孩子感觉一直有一双眼睛在跟着自己,监督他是不是在“干正事”,是不是很可怕呢?孩子不一定在你希望他做什么的时候他就做什么,这时就应该给他一点灵活的空间了,有时你认为的“偷懒”实际上也是一种“精神充电”呢!只有这样,孩子做事才会有效率,他才能保持一种游刃有余的状态。

“笑面父母”身心放松法

前面说了,你的紧张情绪会传染给孩子,“责任”观念过重也会成为一种负担,要让孩子常笑,你就要先笑出声来……下面从身心两方面,教你几个彻底放松自己的方法。

1、物理放松法

·吹气

深呼吸可以缓和即将爆发出来的情绪反应,你只要从鼻子吸气,慢慢地流经你的腹部,然后到你的肋骨,再慢慢地从鼻子呼出这股气,而且轻轻地说声放松,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让你的“精神面目”焕然一新!

·放松肌肉

花3分钟时间,试试做下面几个动作:

a、坐下,闭上眼睛;

b、吸气,约持续吸6秒钟,一方面尽可能收紧你的肌肉;

c、可以发出“嘶嘶”声,呼出你吸进的气,让身体松弛下来,然后有节奏地呼吸20秒;

d、再重复两次即可。

·泡热水澡

热水澡是最古老的镇静剂,要放松自己,最好浸泡在比自己的体温稍高一些的热水里,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温水浴有同样的作用。

·利用运动

规律性的运动可能是解除紧张的最实际方法。做40分钟的运动,可以减少压力长达3个小时,但相同时间的休息却只能让你轻松20分钟。同时,越是紧张,运动之后就越能感到愉悦。

2、精神放松法

·对自己说话

这个方法主要是可以让自己有机会去听、发问和思考自己的问题,如此一来,视野才不会变得狭窄。

·打开音乐,随歌而舞

有专家说放松心情的音乐应该由乐器慢慢地、静静地演奏出来,但如果你厌恶了听布拉姆斯的音乐,其实也没关系,使人宁静的音乐有两个特性:熟悉与喜好,所以无论是何种音乐,只要能让你高兴就好。

·留些时间和空间给自己

不要把一刻不停地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当成妈妈的一种美德来要求自己,跟夫妻关系一样,即使是妈妈,也不要“丧失了自我”哦!否则结果可能会跟你想象的美好图景适得其反呢!

亲子“笑面”传递法

·为“现在的他”鼓掌

多数父母的焦虑都是来自“比较”,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特点和速度。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聪明的妈妈应该是一名全面了解局势,而心中不乱的大将。只有为现在的士兵鼓气,才有获胜的最大可能,不是吗?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加油

一般我们不会和孩子谈论自己的工作,一来是觉得他们太小,根本听不懂;还有一个考虑可能就是不想过早让他们感觉到工作的压力。实际上,如果你用积极的态度适当地把工作中发生的部分事情(可以挑选一下)跟孩子分享,完全可以扩大他的视野,而且可以互相鼓劲,从而双方都激发出更好的状态。

·跟孩子意见不一致时互相说明理由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空泛地说“不行”,要在家里形成这种规矩:有不同意见,给出你的具体理由。这样,每个人都不会在心里有郁积的东西,当然更容易其乐融融啦!